首先,說一下拆卸部件的運輸保存問題。有人會說,把膜結構拆分成很多個獨立單元,每個單元有單獨的固定膜布,需要的時候再用拼積木的方法進行組裝。這種辦法實施難度小,但是只能運用在小型膜結構上面,比如臨時雨棚之類的。稍微復雜大型一些的膜結構,這種辦法就會暴露出很多缺陷。膜結構拆卸部件的運輸保存一直是個難題,一般運輸膜布時,需要做很多防護措施,沒展開的膜布我們可以折疊打包,已經(jīng)展開的就很難用那種辦法進行了,需要用框架固定,還要防止膜布被尖銳物接觸,這種運輸保存成本甚至比新搭建一個膜結構工程還高。
其次,拆裝笨重的支撐鋼結構產(chǎn)生的費用高,使得拆卸式膜結構不經(jīng)濟。膜結構作為一種建筑物,除了實用功能,還有很高的安全技術要求,所以一般膜結構的鋼結構支撐都要做得比較牢固,用鋼量是其它臨時設施遠遠不能相比的,所以拆裝膜結構很多時候都要使用大型起吊設備進行配合,既麻煩成本又高,這也是拆卸式膜結構不流行的原因。
較后,制作膜結構的膜布制作技術限制了膜結構的可拆卸次數(shù)和時機。建筑用膜材在新使用的時候,材料柔性很高,隨便折疊張拉都不會損壞,但經(jīng)過張拉成型并在室外風吹雨打一段時間之后,材料的硬度會上升,這時候進行拆卸,膜材就很容易損壞。目前的經(jīng)驗來看,當膜布張拉固定超過一年,就不建議再隨意拆卸。所以,膜結構工程建好之后,允許拆卸重裝只能是剛開始那一段時間,還不能頻繁拆裝,否則膜材就會損壞。